首页 / 古城文旅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

漳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鼎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漳州古城地处九龙江西溪北岸,位于漳州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现存老城区面积约0.86平方公里,至今仍较完整…

漳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鼎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漳州古城地处九龙江西溪北岸,位于漳州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现存老城区面积约0.86平方公里,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以河为城、以桥为门”的筑城形制和“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漳州古城是漳州历史文化名城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漳州人宝贵的精神、文化和物质财富。“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是其最佳概括,而丰富的地下温泉资源更使漳州古城在全国已获评的5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一枝独秀。

漳州自唐垂拱二年(686年)建州,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因为“大江南旋而东注,诸峰北环而西顾,山川形胜极佳”,唐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从漳浦李澳川徙至龙溪县登高山(今芝山)下桂林村现址。宋咸平二年(999年),漳州挖掘濠沟环抱子城。祥符六年(1013年)又对古城进行改造扩建,加设西濠,又于西南隅凿水门,接潮汐,通舟楫,竖木栅,围长15里。嘉庆四年(1211年)开始用石块砌东门墙,高17级台阶,长约500丈。绍定三年(1230年),再砌西、南、北三面墙,石阶20级,高约1.7丈,总长2500多丈,并筑谯楼、哨所,共设7个城门。元至正二年(1366年),拆除旧城墙,将东、西、北三面城墙缩入,重新砌石筑墙,周长缩至2173丈。明初,再度修复时加筑女墙、谯楼。隆庆五年(1571年)重修城墙,再建敌台、望楼和城顶谯楼,接着又建起了一直作为古代漳州标志性建筑的威镇阁(俗称八卦楼)。清顺治、康熙年间又先后多次重修。历史上漳州城是闽西南汀漳龙的区域性政治经济中心,粤广往来京畿必经漳州,因而城市发展较为迅速,明清时民间有城内“九街十三巷”的说法。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正式取消“海禁”,在月港(今龙海海澄)开设“洋市”,在月港的辐射带动之下,漳州城经济繁荣,成为“百工鳞集”、“机杼炉锤”交响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

民国七年(1918年)五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奉孙中山之命兴师援闽,主政漳州并建立“闽南护法区”。按照三民主义的建国方略提出“提倡新文化,建设新社会”的口号,成立工务局,1919年4月起历时一年半,进行了拆城墙、拓街道、辟公园、筑堤岸、建码头、修新桥、开公路等大规模市政建设,使漳州城迈入了现代城市的门槛。漳州旧府衙及后花园辟为“漳州第一公园”,1927年更名中山公园,成为福建省历史最悠久、最具“中山元素”的中山公园。当时共有35条街道进行了拓宽取直、铺设路面,始兴南路(古称新府路)就是拆古城墙的石料铺砌而成,是现存唯一的百年石板路;共和路(古称旧府路)、博爱道等一些具有现代民主色彩的街道名称就是由那时起命名并保留至今。在改造道路的同时,沿街两侧建筑同步改造成二至三层的楼房,整齐中富有变化,并且延安南路、香港路、青年路等还建成了“五脚距”(骑楼)式“竹篙厝”,赋漳州城市面貌以强烈的地域特征。时至今日,漳州古城的建筑和人文底蕴还都集中展示出早期民国的风貌,给人一种时光倒流回到民国时代的“错觉”。

漳州古城文物古迹众多,现有文庙大成殿、明代石牌坊、林氏宗祠(比干庙)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简大狮避难处以及府衙旧址、侍王府、东西桥亭及宋濠等14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世界最小的空中庙宇——伽蓝庙,以及杨骚故居、徐氏家庙、小姐楼、番仔楼(小洋楼)、教堂和侨村等古街特色建筑,完整地保存了骑楼式店面、中西合璧式建筑、闽南风格民居等三大类古民居建筑。古城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木偶头雕刻、布袋木偶戏、木版年画、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八宝印泥等7项,占全市约一半,也是民俗用品和传统曲艺芗剧(歌仔戏)、锦歌、灯谜、庙会等民间传统文化的荟萃之地。

漳州古城内历史人文气息浓厚,自唐代建城以来曾留下众多名人足迹。宋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任漳州知州时非常重视教育,“每旬之二日必领官属下州学,视诸生,讲小学,为正其义”,创宾贤斋广泛邀请名人学士到此讲学;郑成功、黄道周曾到漳州府文庙祭祀,郑成功父亲郑芝龙曾捐款重修文庙;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曾撰写《漳州府进士题名录》;康有为书并撰文“重修漳州学宫碑”现还完整保存于文庙偏厅。此外,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毛泽东等人在中山公园仰文楼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著名诗人、作家杨骚,与林语堂、许地山并称漳州现代文坛三大家,被誉为“抗战诗星”,其故居位于香港路二巷7号;台湾抗日名人简大狮(原名简忠浩),起兵失败后于1899年前后到漳州避难,在简氏侨馆被清兵捕获送日寇后遭杀害,简氏侨馆因简大狮曾在此地避难而成为具有重要纪念意义与涉台意义的建筑;知名学者叶道渊,早年留学德国获博士学位,历任集美高级农林学校校长、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广西大学林学系教授兼主任,以专家身份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立法委员和参议员,其故居位于振成巷,是一座具有德国式建筑风格的老别墅;清代台湾最后一位进士汪春源,被称为“公车上书第一人”,其故居也位于振成巷。

自2001年始,漳州市、区两级政府摒弃了“拆旧建新”和“拆旧建假”的旧城改造模式,遵循“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的名城保护原则,按照“点、线、面逐步深入”的先后顺序实施了香港路历史街区北段片区修缮工程、台湾路西段沿街立面整治工程、台湾路历史街区(府埕片、文庙片)维修整治工程、芳华南路历史街区修缮整治工程,使历史街区环境面貌得到巨大改善。特别是香港路、台湾路等老街区重焕往日风采,再现富有闽南特色的建筑风韵,2004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2010年入选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近年来,先后有《台湾往事》、《云水谣》、《海峡》、《剧场》等一批影视剧把漳州古城作为重要取景地,到历史街区取景拍摄。

来源: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漳州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5年1月21日

原文链接:http://www.zhangzhou.gov.cn/cms/html/zzsrmzf/2015-01-21/445117191.html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提供给访问者参考,信息内的观点与本网无关,网站也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负责,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oshanggang.com/20150121/608.html

招商港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75953206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zhaoshanggang@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