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法规 / 知识分享:虚拟产业园的现状与展望

知识分享:虚拟产业园的现状与展望

知识分享:虚拟产业园的现状与展望,2022年元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在“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中,提出了:探索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资源虚拟化集聚、平台化运营和网络化协同,构建虚实结合的产业数字化新生态。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支持数字经济15种新业态新模式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

2022年元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在“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中,提出了:

探索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资源虚拟化集聚、平台化运营和网络化协同,构建虚实结合的产业数字化新生态。

发展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虚拟生态工业园位于美国的布朗斯维尔(Brownsville),该园区的运营逻辑是:

园区承担「虚拟总部」的角色,通过建立数据库,列出本区及附近地区现有企业生产的产品及废料或排放物;企业在基于信息共享平台进行谈判和废物资源交换,再通过线下运输等形成一个网络;最后,园区对企业排放物或肥料进行分析,找出有可能会使用这些排放物或废料的潜在企业,以促使它们加入到生态工业园区的「工业共生」系统中来,形成一个「原料—废料—原料」交换的生态系统。

1999年9月,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设立「深圳虚拟大学园」,次年园区成立。这是有官方记载的、虚拟产业园在我国的首次「亮相」。

「深圳虚拟大学园」不依赖各高校地理位置的远近,而是利用契约和网络等把众多技术平台和相关产业联结成虚拟的、动态的伙伴关系,形成不同地理区域的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企业等结合的虚拟集群,而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研发机制、市场开拓和战略发展上,又都是实实在在的,这也是我国虚拟产业园的最早期形态。

而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生态工业园”诞生于广东佛山。

2001年11月,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广东建设「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这也是我国首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而虚拟生态工业园作为大园区的辅助手段首次出现,由与核心区有关的生态企业构成,对实体园区起补充和提升的作用,形成「核心工业区小循环、整体园区中循环、虚拟产业园大循环」的三重发展模式。

此后数年时间,我国虚拟产业园的建设主要围绕以上两种模式展开,直到2013年前后,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衍生出第三种模式——纯线上虚拟产业园模式。

2014年,国内最大的文创在线服务交易平台猪八戒网对外宣布,在重庆打造了中国第一个创意设计(文化创意产业)虚拟产业园。不同于之前的虚拟产业园,猪八戒网的虚拟产业园是纯线上模式,企业注册上园区实行“一址多照”;所有注册团队,哪怕只有一个人,都可以使用园区统一的地址,并且能获得猪八戒网的资源倾斜。

同样在2014年四川省成立了全省首个网商虚拟产业园-成都信星网商虚拟产业园,据其官网显示,截至目前在成都信星产业园进行注册地址托管服务的企业已经超过3500家。

如今,国家部委和国务院提出打造虚拟产业园的理念,和以前已经有了很大不同,而不同之处在于未来的虚拟产业园不再仅仅提供政府支持性服务和一般性服务,在功能上未来的虚拟产业园将更侧重于产业集聚与产业链的整合,更强调个性化的、针对性的、基于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实现方式上也与数字经济更紧密的结合。

案例及现状

目前国内冠以“虚拟产业园”的案例有:猪八戒网、深圳虚拟大学、乌镇虚拟产业园、成都信星网商虚拟产业园、极选·南京电商生态链虚拟产业园、泉州市网商(虚拟)产业园、沈阳电商虚拟产业园、潍坊新梦想虚拟产业园。

这些案例,绝大部分都还停留在以帮助企业通过虚拟工商注册,及相关政策扶持申报为主的基础性服务方面,部分虚拟产业园如猪八戒网涉及到了一些企业的基础服务(如logo 设计、宣传册、宣传片制作、以及网站小程序设计等),但远没有实现国务院和各部委提出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整合的目标。所有虚拟产业园都还远远没有触及到企业的具体业务活动(如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运营管理),更谈不上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其它企业,在具体业务中进行合作与分工。

事实上并非是说目前没有这样的公司或组织,在开展整合产业链和行业供应链的工作。但这些公司要么是互联网平台公司,要么是软件开发公司、甚至很多垂直领域的销售公司、网红电商等,他们其实都是在做整合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工作,而且还有其他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在开展类似工作。

但是所有这些组织都不是以产业园区运营者的身份在开展工作,因此他们的经营思维方式都局限于他们眼前的新业务上。

例如互联网平台公司,通常都是在做某个行业领域的平台,无论是工业领域还是零售领域,所以他们的业务是针对某个行业;而软件开发公司,则是在做企业所需要的软件开发和解决方案,他们是针对单个的企业服务;而那些销售公司或网红电商,则是从营销角度,从顾客需求来倒逼产业链整合,他们通常也是垂直领域,而且是以营销的身份出现;最后的行业协会或商会,他们同样是在某个领域或地区在整合产业链资源,但他们更没有什么抓手,更多的也是为协会内的少数龙头企业提供资源整合服务。

综上,“虚拟产业园”这个从政策出台的产业分类,目前来看是几乎空白的市场领域,未来谁能够在这个领域能够有一席之地,谁就能够占领客户的品牌心智位置,这正如《定位》一书的作者特劳特所说的:使公司强大的不是规模,而是品牌在顾客心智中的地位。

时间窗口

目前,BAT(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以及各级别的专业软件公司,如用友等,还有从国内头部企业,如海尔、三一重工等分离出来的数字化研发团队,都在大力进军企业数字化服务领域。然而由于他们更注重自身的技术和业务,从而在短时间内较难去理解园区内不同入驻企业的不同业务和需求,因此他们所开发的软件应用也较难与企业的具体业务紧密关联。

在园区运营方来说,无论是国企、民企,目前对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后知后觉的状态,对于“虚拟产业园”这个概念更多的也会停留于过去的智慧园区和宣传口径上,很难有创新和务实。

以上情况给了市场一个时间窗口,这个时间大概是两年,两年以后国内将崛起一批虚拟产业园的独角兽企业,并开始有能力去整合本来不太相关联的生产要素和产业资源,从而大幅提升跨行业协同,而这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能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中央政府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发展其实是具有相当的前瞻性。

从商业智能到经济智能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非民用的企业产业数据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而不同于资本、劳动力以及工具技术、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产业数据中的一部分可以被共享而不影响所有者对数据本身的拥有。而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并大幅度降低了计算成本,海量数据可以被持续分析再生与应用。

虽然大量数据也是具有时效性的,且根据市场的需求、供给和原材料价格、资金、政策等因素,有着难以预测的波动,但人工智能的高速算力可以对冲这些因素引起的变量,计算机用概率论的算法不断地去通过正反馈来优化结果,从而让数据智能的商业化普及成为了可能。

3c455e9c6c6a4321b827de248fcaed93?from=pc

图1:经济时代不同的生产要素变化

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智能商业化“即意味着由真实数据驱动的产业要素的科学配置,在未来将是经济发展的主流,而这个主流如果能够渗透到各行各业从而形成网络效应,则意味着在一个安全且可循环的经济体系内,经济动能不再依赖于政策和行业垄断主体的意志,而是通过数据分析的最优化而自动配置,这种效率和品质是过去依赖人的决策时代所完全不能比拟的。

站在数字产业驱动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一国家战略,实质上就是要在一个安全封闭的经济环境内,打造一个可控且高效、高质量的数字经济智能体系,以辅助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优化管理经济体内庞大的各类生产要素配置。

在此背景下,2020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就将数据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并列,明确了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地位。

2021年出台的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

变革的机遇

新思维创造新的商业价值,电子商务、数字经济、智慧园区等概念已经是老生常谈,而“虚拟产业园”的概念同样也会过时,若仅仅是用这个概念来炒作,而没有切实能够适应市场的产品和服务,那不过是昙花一现。

为此,产业园区运营方须从根本上变革目前的“虚拟产业园”服务现状,才有可能抓住这次不可多得的商业机遇。

企业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除了为企业经营提供第三方的传统服务,如法律、工商税务、中介等服务以外,最主要的发展目前只来自两个方向:

1、头部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

国外的例如IBM、GE都已经发展出高端企业服务,如企业咨询、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等企业服务解决方案;国内的海尔、三一重工目前也发展出咨询其他制造业和数据服务的能力。

2、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在企业服务领域的普及应用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如上述的BAT等,在自身业务消化了部分数字信息技术以后,其大量的服务器和算力就能够作为基础设施,承接其他中小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中间当然也包括了其他各类服务,如金融、物流等。而更多的中小型软件企业和网络平台公司,也抓住了这一波发展,推进了国内企业的上线过程。

从园区运营方来看,目前大部分都还没有展开数字化转型和虚拟服务的太多尝试,但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以及低代码开发和SaaS类在线工具的成型,让园区运营方从技术路径上,具有了直接参与数字化转型和虚拟服务的实践可能。

b0cd9f40a4234339b4cc401ed0a262c0?from=pc

图2:常见的企业服务业务

如上图,经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园区运营方,能够将上面所有的服务纳入到一个体系中来实质性地尝试开展服务整合工作,其原因可能是没有意识到企业服务的全景和关联性,或者意识到了但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又或是在尝试中的方向不对及遇到了技术瓶颈。

无论种种原因但可以明确的是,国家部委和国务院在若干政策文件中所阐述希望的“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资源虚拟化集聚、平台化运营和网络化协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

这给了市场一个机会,因为目前的技术能力已不再是一个卡脖子的问题,只要具备了产业园区运营的资格,然后整合现有可公开可集成的技术,就能够快速实现“线上虚拟资源窗口系统”的建设。所谓“线上虚拟资源窗口系统”,即可以理解为将上图常见的企业服务业务进行拆分,纳入到一个开源的平台体系中进行配置处理。

而这个体系无论再简陋,也是比目前其他任何体系都更加完整的一个体系,如果能够配合到政策支持,以及品牌推广,那么就会在短时间内产生虹吸效应,即同时吸纳园区内的入驻企业和园区外的相关服务企业,而且这个体系可以服务一个园区,也可以服务多个园区,而规模化网络效应所带来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的。

当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目前虚拟产业园的技术、模式也都还在探索之中,这可能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以及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目前我们的设想是建立一个政策指导方、园区运营方、技术解决方、企业服务方和各细分行业领域的从业人员,能够共同参与的开源社区,以共享虚拟产业园方面的知识、观点和技术解决方案等。这种共享和开源的模式本身,也正是虚拟产业园的目标所在,而这样一个社区也许能让虚拟产业园的行业发展更迅速、更健康,同时也能满足多方共赢。

本文内容参考:

搜狐-Kopu产业在线《虚拟产业园的前世今生》

清华管理评论2021年11期-《企业如何领略与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

清华管理评论2021年11期-《商业模式视角下的企业服务创新图谱》;

文章作者 今日头条 黄炬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57434569850552865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提供给访问者参考,信息内的观点与本网无关,网站也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负责,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oshanggang.com/20220417/1659.html

招商港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75953206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zhaoshanggang@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